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内容
合工大学子探访皖能集团陶楼镇集群项目
2025-08-25 10:15:15 | 来源: 生活网 | 我要分享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调研乡村振兴经验,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绿能兴乡”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镇,对皖能集团在此布局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等一系列再生资源利用项目以及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展开了深度调研。

  垃圾焚烧发电厂:破解“垃圾围城”,点燃清洁能源

  “过去的填埋场,短短五年就被填满了一半,而且渗滤液还会污染地下水。” 陶楼镇人大副主席沈文武指着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控制室,向调研团队讲述着曾经的困境。

  皖能集团园区一角 李佳宇摄

  面对垃圾量大、降解缓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等难题,皖能集团于2017年在长丰县陶楼镇建成并运行了垃圾焚烧发电厂。该电厂日均处理垃圾超千吨,服务范围涵盖长丰县、庐阳区等区域。在有效解决垃圾污染、守护生态安全的同时,每年还能发电1.5亿度,彻底消除了 “垃圾围城” 的隐患,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再利用。

  调研团队在操作室看到,如山的垃圾被集中存放在全封闭的垃圾贮坑中,工作人员熟练地操控着两台 “巨爪”,有条不紊地将垃圾投入焚烧炉。沈主席介绍,厂内采用一套负压系统,将发酵产生的沼气直接导入焚烧炉,成功解决了初期厂区一公里内异味弥漫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了居民与员工的身体健康。

  工作人员操控机械爪抓取垃圾 李佳宇摄

  此外,焚烧产生的尾气由环保部门实时监控,飞灰进行规范掩埋,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100%回用,炉渣被制成生态砖出售,余热锅炉还加装了供热功能,向周边地区输送热能,为电厂带来了可观的额外收益。

  这座投资4.5亿元的电厂,如今年营收达3000万元,贡献税收约2000万元。从 “垃圾围城” 到 “能源工厂”,它不仅守护了江淮分水岭的生态安全,更带动了能源的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让绿色能源成为长丰经济增长的闪亮名片。

  燃气调峰电厂:燃气发电稳供能,绿电调峰保民生

  皖能集团燃气调峰电厂是省内第一批天然气调峰电厂,从落地建设到运行至今,燃气调峰电厂已成功保障居民和工厂企业高峰用电多年,实施多年的限电政策也因为燃气调峰电厂不再有用武之地。

  皖能燃气调峰电厂设计容量为2*450兆瓦,两台燃气锅炉同时运行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就可以产生90万度电。“高峰时‘顶得上’,低谷时‘储得住’。” 电厂工程师展示着储能电站的运行数据: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既弥补了风电、光伏的不稳定性,也通过低谷与高峰期的电价差实现了企业的盈利。

  调峰电厂总控室 李佳宇摄

  根据工程师介绍,在燃气调峰电厂建设运行之前,由于高峰期电能储量不充足,为了优先保障居民用电,大部分工厂企业都需要拉闸断电,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生产建设。现如今,随着皖能燃气调峰电厂的稳定工作,电量供应匹配度提升,工厂和企业的生产用电有力地得到了保障,维护着长丰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稳步前进。

  团队成员与调峰电厂工程师交谈 李佳宇摄

  再生资源利用项目:探索能源转换,实现绿色发展

  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燃气调峰电厂,都是皖能集团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群的重要项目之一。除了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燃气发电调峰电厂、储能电站、炉渣利用项目等,皖能集团还在建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以及生物质制气项目。

  沈主席介绍道,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计划占地65亩,处理对象主要为长丰县周边区县机关单位及学校食堂等场所的厨余垃圾,兼顾群众居家产生的少量泔水。该项目将通过餐饮垃圾预处理系统、厨余垃圾预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除臭系统等配套工程以及新建的沼气发动机组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等成套设备,将厨余垃圾转化成可以用于发酵或提炼燃料的有机物,实现资源再利用。

  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能够解决机关单位和学校食堂等重点单位的卫生问题,减少相关疾病传播和养殖市场的风险。同时,结合垃圾分类、提高处理效率的新兴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实践。

  而皖能生物质制气项目则预计能解决合肥的秸秆处理问题,该项目可将秸秆等含糖量高的原料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再经加压制作成清洁的天然气,不仅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处理秸秆等原料,对企业和群众也都有着良好的收益。

  团队参观新项目建设情况 李佳宇摄

  在调研中,团队看到了皖能集团这样一个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探索着清洁能源的转换,通过产业升级保障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燃气调峰发电厂,亦或是在建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和生物质制气项目等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皖能集团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发展着清洁能源的可能性,也为长丰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国有企业的有力帮助。(供稿人:合肥工业大学 卢纯正、夏美佳、林益帆)

热点排行
综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