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关乎民生福祉的水污染攻坚战,2017年,宿州市政府直面城市顽疾,启动实施了主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项目运维单位(宿州水环境公司、宿州碧华公司、宿州北排公司)对主城区12条总长50公里、水域面积131万平方米、流域面积达70平方公里的黑臭水体,开展了系统性消除黑臭治理及运营维护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与精细运维,目标河道的黑臭问题被成功消除,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为城市的“绿色GDP”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系统性水环境治理的成功实践,不仅助力宿州市获得“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称号,更在项目质量与技术创新层面获得高度认可,其中,宿州水环境公司建设项目“汇源大沟”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黄山杯”奖;其“智慧水务系统”也被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评为2021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
然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地方政府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对河道治理运维的持续性投入出现严重不足。资金短缺直接制约了技术升级、设备更新乃至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但河道水质的根本性改善来之不易,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市民健康与生态安全。面对这一现实困境,项目运维单位始终坚守初心,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落实降本增效措施,保障核心运维力量,确保关键岗位人员持续奋战在治理运维一线,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河道巡查、管网维护、清淤保洁、水质监测、绿化养护等维护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现有治理成果不滑坡。
7月8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暨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强调,要把黑臭水体治理问题,纳入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共性问题清单,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优化治理措施;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多渠道科学筹措资金,健全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这为当前巩固河道治理成果、应对资金压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眼前的清波绿岸,是前期巨大投入和专业努力的结果,“家门口”生态环境的维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持续关注。防止河道返黑返臭,确保长治久清,必须依靠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持续协作,构建长效共治格局。唯有如此,方能保障宿州市主城区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行和水环境安全,让碧水长流成为支撑城市永续发展的生态防线与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