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下,平天湖旁,当千年造像技艺的温润光泽邂逅现代会展经济的蓬勃活力,一座皖南小城正书写着令人瞩目的发展答卷。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的皖南国际会展城,以“小城办大会”的胆识与匠心,走出了一条从单一展会“造像”到产业生态“造城”的跃升之路。即将启幕的2025中国·池州造像艺术产业发展大会,正是这场跨越的里程碑——既是行业资源的聚合枢纽,更是皖南国际会展城打造“全国造像艺术产业基地”的战略落子。
锚定特色:以“小而精”破局会展经济
坐拥“灵山秀水”的池州,从不缺文旅禀赋,但在群雄逐鹿的会展市场中,如何走出差异化路径?答案藏在其源远流长的文脉里——九华山千年文化孕育的造像技艺,既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可供产业化开发的宝贵资源。摒弃“大而全”的盲目跟风,皖南国际会展城精准锚定“造像艺术”这一细分领域,专攻“小而精、特而强”的专业化会展,让文化特色成为会展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这份精准布局,即将在“万像华章—2025中国·池州造像艺术产业发展大会”中落地见效。这场定于202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举办的行业盛会,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展览面积预计达1.5万平方米。大会不仅汇聚全国造像艺术精品,设置大师作品展区,更同步启幕2025“中工杯”(造像艺术)原创设计大赛、“玉壶冰心·胥建国从艺50年美术作品回顾展”等特色活动,构建起“展示+交易+赛事+交流”的多元化平台,为造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搭建国家级桥梁。
能级跃升:从“办会”到“兴城”的产业蝶变
对皖南国际会展城而言,办好一场大会只是起点。其更深层的谋划,是让会展成为“产业引擎”——以展会为牵引,带动设计、制作、文旅、康养等关联产业集聚融合,最终实现从“为产业办会展”到“以会展兴产业”“靠产业建新城”的质变。
这座会展城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场馆集群”,而是“会展+文旅+创意+康养”的产城融合生态体。其中,作为产业核心的“齐街原创艺术谷”已初具规模:以“艺术生活化”为内核,这里既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也有新锐设计师的创作空间,更配套了造像美术馆、艺术疗愈与睡眠康养主题酒店、会展中心等多元业态。线上线下年超千万的流量加持,加上高校人才的持续注入,正让这里成为长三角文化科技艺术融合的“新地标”。
即将开始运营的池州会展中心温德姆花园酒店,更让“会展闭环”愈发完整。这座造像艺术主题酒店,不仅是参会者的休憩之所,更化身艺术生活方式的体验场、造像产品的常态化展示窗口,与会展中心、原创艺术谷形成联动,让“参会即体验、观展即消费”成为现实,夯实“会展+文旅”的融合根基。
文脉赋能:为“大黄山”发展献“池州方案”
从雕琢一尊造像的“工匠精神”,到营建一座新城的“系统思维”,皖南国际会展城的“小城大会展”模式,本质上是文化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的成功探索。以造像艺术大会为IP核心,以皖南国际会展城为空间载体,池州既为自身城市品牌注入了“文化+产业”的双重内涵,更通过会展经济的辐射效应,联动文化服务、创意设计、旅游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为“大黄山”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九华山的晨钟暮鼓犹在耳畔,会展城的运营号角已然吹响。池州正以会展为笔、文化为墨,在皖南的绿水青山间,绘就一幅“以文兴产、以产筑城、以城惠民”的壮丽画卷——这不仅是一座小城的会展突围,更是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