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壹周刊 > 内容
高校智库探茶乡新路 产业融合破振兴困局——安徽财经大学黄山茶旅融合实践调研
2025-08-05 17:02:11 | 来源: 生活网 | 我要分享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高校在区域产业研究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于2025年7月深入黄山市黄山区,聚焦茶产业三产融合主题,对古诗里生态农庄、猴坑村、新明乡及九鲤茶叶有限公司开展系统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与档案分析,解码传统茶乡转型路径。

 
image.png

  图一 实践团队合作在新明乡政府的合影

  古诗里生态农庄:茶旅融合的初级形态

  调研组首先考察位于太平猴魁与黄山毛峰双产区的古诗里生态农庄。该农庄依托规模化茶园建立种植加工销售垂直体系,坚持采用生物防治与有机肥技术保障茶叶品质。凭借毗邻黄山景区的区位条件,农庄设置基础制茶工艺展示区吸引顺道游客参观,间接促进茶叶销售。团队确认其形成“产业运营为主、旅游项目为辅”的初级发展模式,尚未构建系统化体验项目体系,相关配套设施仅具备基础接待功能。

 
image.png

  图二 黄山古诗里农庄风景

  猴坑村与新明乡:传统产区的现实困境

  在太平猴魁核心产地猴坑村,团队通过查阅村级产业档案与入户访谈,记录当前产业形态:87%茶园为分散式家庭经营,加工环节依赖传统经验导致产品品质稳定性不足。村内呈现“前店后厂”式家庭作坊集群分布,但清代石拱桥、传统老茶园等文化资源完全闲置。游客购茶后平均停留时间不足一小时,未能产生附加消费收益。邻近新明乡作为行政单元,虽拥有古道、绿湖等自然资源,因缺乏跨部门协同规划,文旅开发项目与茶园改造工程存在空间错位,资源整合度低下。

 
image.png

  图三 猴坑村茶山大览

  九鲤茶叶:龙头企业的创新实践

  九鲤茶叶有限公司展现出融合探索的主动性。该企业以省级认证的非遗红茶制作技艺为核心,在生产厂区开辟制茶工艺全流程观摩区,通过工匠现场演示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实现生产空间向文化展示空间的转化。其推行的“企业+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在定向采购周边鲜叶原料的同时,引导农户参与茶叶包装、物流运输等配套服务环节,为当地创造稳定就业岗位。当前茶旅业务仍以工艺展示为主要内容,面临深加工产品种类有限、品牌区域辐射力薄弱、文化元素整合度不高等发展瓶颈。

 
image.png

  图四 九鲤企业制茶工具

  核心发展瓶颈诊断

  综合分析揭示三大核心制约:产业经营主体对茶旅融合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观光配套层面,尚未把握文化体验的核心价值维度;旅游接待设施缺失与专业运营人才严重短缺,直接制约深度体验项目开发;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导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开发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脱节。

 
image.png

  图五 团队对新明乡干部进行采访

  实施路径与解决方案

  针对现存矛盾提出系统性对策:制定全域茶文旅资源整合专项规划,统筹协调茶园基地、古道遗存、民俗文化等要素空间布局;选取运营基础较好的古诗里农庄或九鲤公司作为首批试点,深化开发互动式制茶体验、茶文化研学等特色项目;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三位一体协作机制,强化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推动成立区级茶旅融合专项协调机构,破解跨部门审批障碍;组织开展电商平台运营、民宿服务管理、文化解说技巧等专业技能培训。

 

  调研价值与启示意义

  黄山区茶产业现状深刻反映中国传统农业产区转型的共性挑战。本次实地调研通过系统梳理问题症结与破局路径,为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提供实证参照,印证文化要素赋能对实现乡村产业价值链升级具有关键推动作用。 (撰稿人:江俊蕾 刘晰 摄影:胡玉婷)

热点排行
综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