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鄱阳湖的绝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多位文人墨客颂扬。作为国内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孕育了万千生灵,也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其中就有中国第一件羽绒服制造者鸭鸭的来时路。
奋楫先行,躬身守擂
1955年,一群来自上海的热血青年来到鄱阳湖畔,用满腔的垦荒创业激情将荒凉的湖滩变为肥沃的良田和枝繁叶茂的果园;通过养殖鹅鸭和捕捞鱼虾,将这片土地转变为鱼米之乡......农垦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了青年们进一步探索的可能。他们进一步拓展了工业领域,兴办了包括板鸭加工厂在内的多家企业。27位板鸭厂女职工自带缝纫机以及平日积攒的布票开始羽绒制品的试制,由其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件羽绒服,成为中国羽绒服发展史的开端。
从1954年到1978年,我国人口净增了3.5亿,所有人的衣、食二字全要靠土地“种出来”。为了优先保障粮食安全,“棉不与粮争地”成为大家当时的共识。直到1983年底,中国才正式取消布票、线票、棉絮票,自此中国服装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鸭鸭羽绒服亦是如此。“十万鸭鸭下西湖、十万鸭鸭闯关东、十万鸭鸭飞浦江”......抢占先发优势的鸭鸭羽绒服在后续发展中势如破竹,扮演着整个羽绒服行业的“守擂者”。
1972年鸭鸭羽绒服参展并一战成名的广交会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从商品交易会蜕变为全球供应链路由器;与此同时,鸭鸭羽绒服在时间的检验下蓬勃发展,成就了江西共青城“板鸭起家,羽绒发家”的创业故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鸭鸭羽绒服守擂数十年,虎视眈眈窥探它榜首位置的“挑战者”只增不减。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大部分羽绒服装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大批“后起之秀”民营企业涌入市场。千禧年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投身全球化浪潮,大批海外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行业竞争加剧。鸭鸭羽绒服在一场又一场厮杀中疲态尽显,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
破茧成蝶,热血破局
在鸭鸭羽绒服衰颓的几年,中国服装行业未曾停止其狂奔的角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有区域化专业分工的产业带。据前瞻产业院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服装产业企业的分布以浙江、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北京等地为主:浙江省的森马服饰、雅戈尔、太平鸟,上海的美特斯邦威,福建省有七匹狼、九牧王,江苏省有海澜之家以及北京市有朗姿、爱慕等。
随着消费者和消费市场的成长,品牌同样也在探索和思考自己未来的品牌价值到底是什么。与此同时,羽绒服行业群雄逐鹿:国内市场既有接棒鸭鸭羽绒服擂主位置多年,主走中高端路线的波司登与其旗下走性价比路线的副牌雪中飞。此外,运动品牌李宁、安踏、彪马等从“功能”角度切入运动羽绒服这一细分品类的角逐,以及太平鸟、森马等四季装品牌将冬季主要精力放在羽绒服,加拿大鹅、盟可睐、Moose Knuckles海外品牌则占据高端主战场。
2020年,鸭鸭羽绒服股份重组,全新升级后的品牌展现了敏锐的渠道感知能力,把线上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视频带货与直播电商展现巨大潜力之际顺势入驻各大主流电商平台,采用达人播和店播双管齐下的方式,全面拥抱流量。
除了渠道的变革更新,重新归来的鸭鸭拿着“既是国际流行时尚,又是国民平价消费的服饰”新叙事剧本。以极致性价比为锚,鸭鸭羽绒服设立了全球设计师平台,通过与Burberry等海外知名设计师的合作,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和品质的双重需求。同时鸭鸭羽绒服保持与时尚界的紧密联系,利用设计师的全球视野和影响力,让鸭鸭羽绒服的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从而增强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证明,在鸭鸭羽绒服的系列革新举措下,品牌业绩高歌猛进。2023年,经权威机构沙利文官方认证,中国第一件羽绒服的制造者鸭鸭羽绒服具有全球羽绒服销量领先的市场地位。
竞争的美学,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在彼此致敬中,共同书写历史的篇章。从先行者到守擂者,再到逆势破局,鸭鸭羽绒服在叙写品牌商业传奇的同时,与行业力量一起推动羽绒行业在岁月考验下持续传承。